重视理论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,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。”在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下,新时代以来,我们党先后开展8次集中学习教育,为党和国家事业注入强大思想动能。
南海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一直以各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。然而,部分党员干部暴露出学而不信、学而不服、学而不懂、学而不习、学而不练的问题。
学而只“不”实质上是思想问题、作风问题,关系到南海的区域竞争力、发展主动权和政治执行力,必须坚决抵制、彻底根治。
破除“学而不信”的虚浮,
铸就真信笃行的思想之魂
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“学而不信”者,口若悬河、笔记满箧,却只将党的创新理论、中央重要论述当作需要诵读的文本,而非指导实践的明灯,根本原因是没有真学、深学。
南海区组织基层党员集中收看“南粤党员大讲堂”学习教育专题辅导讲座
没有领会实质要义。“中国式现代化”“新质生产力”“高质量发展”“经济光明论”等,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要论断,都有实质要义,没有一句空话。对于这些,有的干部虽能倒背如流,但仅停留于字面记忆,缺乏对其根植中国制度优势、契合国际格局演进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层逻辑的深刻领悟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精神“补钙”便无从谈起。
没有做到小中见大。当前,各级正大力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八项规定看似约束“细枝末节”,实则承载着激浊扬清、固本培元的深远政治考量,是关乎人心向背、巩固执政根基的“国之大者”。若不能从政治高度审视其分量,便容易滋生轻视之心。
没有真正联系实际。有的干部理论学习脱离火热实践,满足于“坐而论道”,未能将理论之“矢”精准射向工作痛点、发展难点、群众堵点,学习成果悬在半空,自然难以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真信仰。
真学方能深学,深学方能真信。唯有把握实质要义、洞悉大局之重、落脚实践之需,理论才能入脑入心,铸就坚不可摧的政治忠诚与理想信念根基。
摒弃“学而不服”的傲气,
涵养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一直以来,南海注重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,仅2024年全区就有超2200人次到先进地区学习调研,然部分干部走出南海,却未真正取得他人经验精髓,“学而不服”的傲气令学习成效大打折扣。
拿出客观条件当挡箭牌。认为先进地区的成功,是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或特殊的政策红利期取得的,将他人经验简单归结为“不可复制的天时地利人和”,动辄以“地域差异”、“禀赋迥异”、“政策红利期”等为托词,实则是“不屑学”心态作祟,为思想惰性与能力不足寻找借口。
沉浸小富即安的温柔乡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区,南海曾创造过不少辉煌的成就,让部分干部滋生出莫名的优越感,沉溺于改革开放先发地区的历史荣光与小进则满的纵向增长,对激烈的区域竞跑中暴露的差距选择性失明。这种掩耳盗铃的优越感,无异于坐井观天,必然导致错失良机。
时代发展日新月异,竞争态势不进则退。唯有彻底破除“客观条件论”的迷障,以空杯心态诚心对标先进,以归零勇气虚心求教,才能真正汲取奋进动能,赢得发展主动。
攻克“学而不懂”的壁垒,
淬炼善作善成的过硬本领
“学而不懂”是知行脱节的核心障碍。满足于浅尝辄止、望文生义,必然导致读不懂理论真义、学不来外地经验。
政策空间把握失准。对政策精神吃不透、把不准,跟不上调整节奏,自然难以因地制宜运用政策解决自身问题。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例,不谙土地出让、规划调整等政策细节,既不敢碰“红线”,也不知何是“空间”,致使工作畏首畏尾、举步维艰,土地这一关键要素无法盘活,主观能动性更是无从谈起。
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秀案例颁发
市场规律认知模糊。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形式,但是有的干部对“无形之手”的力量认识模糊、运用不足。不理解资源配置的创新逻辑,不懂得“羊毛出在猪身上”精妙所在,不善于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基础设施,不会用金融工具化解历史难题,导致工作缺乏巧劲、陷入蛮干或停滞。
专业知识储备不足。对新知识、新领域储备不足,专业功力欠火候,关键时刻陷入“书到用时方恨少”的窘境。比如,招商引资早已不是“捡到篮子里就是菜”,但有的干部未能深度剖析“我之所长”与“企之所需”,破解信息壁垒乏力,导致招商引资质效不高。
懂政策方能明方向,通市场方能巧借力,精专业方能破难题。必须“在战争中学习战争”,于实践中精学苦练,方能在新形势下锤炼出懂产业、通市场、精政策的行家里手。
驱散“学而不习”的惰怠,
激发锐意进取的担当精神
学以致用,贵在行动。“学而不习”者,将知识束之高阁,缺乏行动的勇气与决心。
等待上级指令,唯上依赖。讲起理论滔滔不绝,遇到问题却又瞻前顾后、畏手畏脚,把“蜘蛛网”当成“高压线”,习惯性将问题上交,文件不来不行动,没有指引不干活。看似小心谨慎,实则是为官不为。坐等指令,遇事束手无策,只会困于被动等待,无异于放弃发展主动权。
看着邻居带头,改革怯懦。市委号召大力弘扬“敢饮头啖汤”的精神,就是要激发广大干部敢闯敢试、敢为人先的干事创业热情。“敢饮头啖汤”也是南海最大的发展底气,然而,有的干部面对攻坚克难的深水区,却丧失了改革的勇气,在兄弟区抢占机遇之际踌躇不前。这种甘居人后的消极态度,有负南海敢为人先的历史传承。
想着宏图伟略,行动迟缓。沉迷于描绘“完美蓝图”,追求万全之策,迟迟不付诸行动,看似认真负责,实际上是空谈误事。须知如农村土地改革、基层治理创新等成就,没有一项是有了完整方案才开始“打第一根桩”的,都是“边干边摸索”的成果。拒绝在万事俱备的幻想中蹉跎,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。
2024年南海区机关“雄师杯”工作创新大赛“创新成果奖”颁发
照着全套操作,机械复制。看到别人成功,便不假思索全盘照抄,盲目跟风布局“未来产业”,追赶时髦研发“硬核科技”,试图照搬他人成功经验,却未结合自身实际创新,最终南辕北辙。踩着他人的脚印,永远找不到自己的路径。学习借鉴贵在活学活用,生搬硬套无异于自缚手脚,只有立足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、批判式吸收,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。
学习贵在转化,行动胜于空谈。唯有勇于“开第一枪”,在先行先试中摸索、在迭代优化中前进、在结合实际中创新,方能将宏图伟略落成现实场景。
根治“学而不练”的顽疾,
锻造求真务实的严实作风
纸上谈兵终觉浅,“学而不练”的假把式更是发展大敌。
表态震天落实轻。今年初,市委提出传统产业、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“三箭齐发”。区委坚决落实市委决策部署,大力推动15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着力打造18个特色产业。然而,有的干部口号震天响,落实轻飘飘,只有表态没有行动,对于如何推动产业攀高向新,缺乏有深度的思考,拿不出具体措施。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,光说不练是假把式,付诸实践才是真作为。
打卡留痕一阵风。服务企业、调研基层、安全检查沦为形式主义的“打卡点”,拍照“留痕”替代真抓实干,追求照片数量而非实际解决问题,这是对职责使命的亵渎,长此以往必将失信于民、贻误发展。干事创业容不得“风吹树梢动”式的敷衍,学习转化务必落到实处,切不可轰轰烈烈开大会、认认真真走过场。
只动口舌不动身。一千句“给我上”,不如一句“跟我干”。领导干部“一马当先”,才能带动队伍“万马奔腾”。然而,审视当下,一些领导干部甘当“司号员”,习惯于“给我上”而非“跟我干”,导致榜样作用缺失,难以凝聚攻坚合力。近期,南海举办应急管理干部集训班,区长带头参训,就是要以体能转变带动作风之变。
南海举办应急管理干部集训班
学习成效,需以实践成果检验,必须构建从学习到执行的闭环链条,让“一阵风”无所遁形,推动“指挥员”走向“主战场”,用“实绩”这把尺子丈量学习的深度、践行的力度。
学而不至,则发展难继;知行合一,方能行稳致远。破除学而只“不”,关乎南海未来。全区上下必须响鼓重锤,坚决摒弃虚浮之习、破除傲慢之障、攻克能力之困、驱散惰怠之风、锻造务实之功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、开阔奋进视野、提升履职之能、激发行动之力、锤炼实干之风,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,在百舸争流的时代大潮中破浪前行,赢得属于实干者的光明未来。
◎蓝海平
相关链接
蓝海平时评①|南海的这个“大手笔” ,意味着什么?
蓝海平时评②|南海要把土地真正交到实业家手里
蓝海平时评③|产业转型就是南海最大的确定性
蓝海平时评④|潜龙在渊:企业发展所需即是科研创新所向
蓝海平时评⑤|勇往直前 方显南海的雄师气度
蓝海平时评⑥|时代呼唤实业家与投资人的双向奔赴
蓝海平时评⑦|南海整理土地首先保证制造业当家
蓝海平时评⑧|南海要传承和弘扬工商实业文化
蓝海平时评⑨|小巧精致的浪花汇成活力澎湃的南海
蓝海平时评⑩|南海“氢能第一区”格局初显
蓝海平时评⑪|南海百万技工:集结列阵,尽锐出战
蓝海平时评⑫|实干争先须明确“八个不能”
蓝海平时评⑬ | 别无选择:携起手,向前走
蓝海平时评⑭ | 南海“两月为期、跬步求进”策略奏效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