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这个天儿有多热呢,有人是这么形容的:连我奶奶都开空调了。这虽然是个梗,但是也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学信息,首先这说明我国的家电消费已经很普及了,连老家的奶奶都安上了空调,其次说明我国的电力保障非常稳定且惠民,即使老家也不会停电,而且电费不会贵得让奶奶吹不起空调。
我们都知道电不会凭空产生,它需要长期的接力投入建设,才能建成强大的发电能力和输电网络,在广袤国土上接入千家万户。7月9日上午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’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,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,“十四五”以来我国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,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,即使在迎峰度夏、迎峰度冬这些用能最高峰时段,群众的用能需求都得到了有力保障。
在这个炎热的夏季,我对这段话听得特别清楚,理解得也格外深刻。
今年已经过半,到年底时“十四五”也将收官,这五年的确极不平凡,国内外发生了许多大事,中国的发展也经受了一系列冲击,但我们仍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,这相当于用五年的时间新增了一个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。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9岁,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空气质量明显变好,不但“长安”可以吃到荔枝了,连拉萨、乌鲁木齐也不在话下,这背后是强大的交通物流基础建设在支撑。
在一系列成就中,我对创新驱动这一部分也特别有体会,过去几年来中国科技呈现“爆发”态势,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重磅科研成果问世。从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,到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,再到第一座中国空间站“天宫”全面建成运营,我们已经实现海陆空全方位创新。
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在这几年的集中涌现,其实是源于长期以来在科技方面的大量投入,是多年前栽下的大树进入了盛花期,而且这种投入还在持续进行,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“十三五”末增长近50%,这些投入的成果将在未来持续涌现。科技革命是经济进入新周期的推动性力量,中国的众多科技成果必将带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,从蓄力期向发力期迈进,中国未来可期。
以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,是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。在几十年的时间里,通过国家力量调动资源投入到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,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,最终办成一件件大事,这是我们独特的制度优势所在。正是在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的接力中,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科技梦想成为现实,那些宏大的基础建设铺展在大地之上。
五年规划是任务表,也是承诺书,更是全体国人的愿望单。如今“十四五”即将完成,第十五个五年规划正在向我们走来,未来的样子已经清晰可见,前途漫漫,我们惟有奋斗。
欢迎下载“北京青年报”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