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几何时,它们或许只是墙角爬满藤蔓的闲置农房,是老人念叨着“没人住就荒了”的遗憾。而如今,“村房短住”像一阵春风,轻轻推开了那扇斑驳的木门——自家的老宅院突然成了城里人追着要住的“网红打卡点”。
盛夏时节,湟中区上山庄花海景区的千亩花田绽放出别样的光彩,而比花海更动人的,是掩映其间的35座诗意栖居。景区创新推出“村房短住”项目,通过“企业改造+村民参与”的共建模式,让沉睡的农村宅基地重获新生,政府扶持资金与企业投入形成合力,既盘活了闲置资源,又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青海祥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广洲说:“项目由湟中区扶持资金680万元,我们企业自筹800万元,盘活利用了村民闲置的宅基地,前期改建35套民宿小院,给村民一次性(付清)10万元。截至目前,35套小院已经改造完成,天然气也已入户。我们长租出去了20套,现在剩了10多套,租出去的20套租户满意度也很高。”
16号院的租客张泽丰正在菜园采摘沾着晨露的新鲜蔬菜,他说:“在这里,晨起有鸡鸣报晓,日暮见炊烟袅袅。还有空地自己可以种点蔬菜,这里夏天的气温比西宁要低一些,非常适宜居住,对于我们退休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。”
这个青山环绕的古朴村落,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闲适生活。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曲女士站在花香四溢的庭院里感叹道:“没想到,这里还藏着这么美丽宜居的小院落,这真是令人向往的地方。”
在这个求快的时代,“村房短住”重新定义了慢生活的价值。它不仅是旅游产品的升级,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(记者 王琼 通讯员 王文霞)